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蔡美儿《虎妈的战歌》一书引起轰动之后,美国社会各界对亚裔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新一轮的关注。本期的《纽约》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第二代韩裔移民Wesley Yang的文章,标题是《纸老虎》(Paper Tigers,http://nymag.com/news/features/asian-americans-2011-5/)。作者在文章中形容普通美国人眼中的亚裔“被人视若无睹,和其他看上去长得差不多的脸庞难得有什么区别。这是一个一眼看去和人群中别的面孔有区别的人,但是却毫无个性。这是一个主流文化假惺惺地推崇但实际却去轻视而且去剥削的形象。”文章指出,亚裔家庭出来的学生会应付考试,但是却不善于参加社会活动,这部分地导致了所谓“竹子天花板”的现象:常青藤大学的学生中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是亚裔,但是亚裔在企业中能够上升到顶层地位的却寥寥无几。美国人口中亚裔占百分之五,但大企业高管中亚裔只有百分之零点三,董事会中不到百分之一,大学校长里只有百分之二。全美五百强中只有九个亚裔CEO。硅谷的软件工程师中有三分之一是亚裔,但湾区二十五家最大的软件公司的董事会里,只有百分之六的亚裔,高管中也只有百分之十。
   Wesley Young看到,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种族歧视,有很多是日积月累的潜意识。比如身高一项,人们很自然地感到个子高的人比较像领袖。结果是,美国人中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身高超过六英尺(一米八三),但是企业的CEO中却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人达到或者超过这个高度。个子相对比较矮的亚裔因此也就很吃亏。但是在他看来,亚裔家庭对子女学校成绩要求过高,是导致他们在日后生活中缺乏活力和动力的重要原因。特别是在两性交往上,亚裔男性从小被家里管得很严,长大之后缺乏与女性打交道的能力,这使得许多亚裔男性非常苦恼。
   的确,在我的亚裔学生中这种情况相当普遍。当我在哈佛读研究院的时候,曾经给那里的本科生教过一门小课,班上有十七名学生。其中九名亚裔,四名犹太裔,四名其他族裔的白人。能上哈佛的学生,应该说是学术上的佼佼者。可是我很快发现,班上四名亚裔男生中有三人性格腼腆内向,上课中规中矩,但是却缺乏参与讨论的热情。而且这些男生似乎不愿意与其他族裔的人来往。不久后,其中有一位华裔男生告诉我说,白人特别是犹太人将亚裔女孩子都夺走了,让亚裔男生非常不高兴。经过仔细观察,我发现班上的犹太男生都有亚裔女朋友,于是我就问亚裔女生,为什么不愿意和本族裔的男生来往。女生们一致回答说,亚裔男生太乖了,没有意思。
   亚裔家长对孩子们的功课与生活确实管得很严。结果是,他们的子女在日后的生活中要为学业的片面成功付出代价。不久前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的调查发现,在15至24岁的年轻女性中,亚裔的自杀率最高。而那又经常是因为家庭对孩子学业要求太高而导致的。
   《纽约时报》的专栏作家戴维•布鲁克斯在评价《虎妈的战歌》时说得一针见血:“我认为她(蔡美儿)在溺爱孩子。她不理解在认知上什么是真正的困难,所以她阻止了孩子们去参加智力要求最高的那些活动。”而那些活动是什么呢?布鲁克斯认为,对于十四岁的孩子来说,不是连续四个小时将注意力集中在钢琴课上,而是到朋友家去过夜,在这中间学会如何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和竞争。“参加到一个组织良好的团队中去是很困难的。这需要有信任亲属之外的人的能力、理解他人的语气和情绪、发现这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能相互融合。这套技能不是通过正式教育而是艰难的实践才能学会的。这正是蔡美儿要用让他们回家做功课来挡住她的孩子不去经历的事。”
   亚裔在美国经常被称作“模范少数民族”。这种以顺从和缺乏领袖素质为特征的“模范”其实也正是亚裔的遗憾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龚小夏

龚小夏

120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华盛顿。有时候了解情况能借近水楼台之便。......

文章